师生风采

​【石大留学故事】 追忆在牛津的似水年华——化院姜磊老师

发布者:孙路平发布时间:2022-05-27浏览次数:189


20多年前,我曾远赴英国留学。留学生活充满未知,也过得充实。回首过往,12年的博士、博士后、企业研发生涯转瞬即逝,期间种种经历,成为我人生的重要财富。谨以此文,分享各位。

留学生的家国情怀

 

留学从来不是一件易事。初到陌生的环境,尽管早早就通过了语言考核,但到了国外,起初仍然是听不懂,交流困难。遇到困难、孤独惆怅时,总会倍加思念祖国及家乡的亲人。在国外呆久了,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人很自然地就会特别关心有关祖国的消息,听到任何对祖国的正面报道,都特别开心。我清楚地记得,2008年中国举办北京奥运会,中国位居金牌榜第一名,留学生们无不欢欣鼓舞。我是2000年出国的,到2012年回国,这正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的阶段。每次回国,从英国到北京、再到山东,都能感到祖国大地上的积极变化。我刚出国时,国内的基础设施明显落后于英国,但在我留学那些年里,中国的现代化、信息化、地铁等基础设施,纷纷追赶甚至超过发达国家的水平,给国民生活带来了便利,也极大激发了留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我们中国留学生一起庆祝春节,一起自发去机场迎接国家主席来访,一群远离故土的学生在国外找到了归属感。最终,我也在经过多年的国外求学和短暂但相对稳定的国外工作后,选择了回到念念不忘、魂牵梦萦的祖国。

现阶段出国留学仍有积极意义

当今世界的科学中心仍然在发达国家,它们具有发展科学技术的浓厚思想基础,经过几百年时间,已经发展起来了精密、复杂、发达的研究体系,在多数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出国留学,进入这些研究体系的具体机构,能够有更好的条件进入全球最前沿的研究体系,开展或者融入最高水平的研究工作,能够跟踪最新前沿、掌握最高精尖的研究方法。所以,对科研人员,尤其是对打算以后从事科研工作的同学们来说,出国留学仍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算是一条进入最高级科研层级的捷径。选择留学学校的时候,不妨眼光放宽一些,目标范围放大一些,多考虑一些可能的国家和高校。

出国留学应当做好艰苦奋斗的心理准备

要顺利博士毕业,学术和实验上的困难是躲不过的。 我在还没出国的时候就听人说过,拿到博士学位的人,都多多少少要脱层皮,somewhere or somehow。而我自己的经历,更是验证了这一点。我的导师是表面物理化学领域的Jacob Klein院士,当时即将上任牛津大学物理及理论化学系的系主任,我是他招的第1个博士生。我们使用的实验仪器表面力仪当时没有商业产品,只能自己搭建,所以我头两年时间就是搭建仪器和建实验室。拿着一堆图纸,不断的跟车间的工人讨论打磨所有的零件,这些对于我这个没有任何工科训练的学生来说,简直难于登天。一旦仪器搭好后,我们所有的学生就马上进入了24/7连轴转状态,基本上处于实验时想睡觉, 睡觉时梦实验的模式。有一天早上6点我从实验大楼迷迷糊糊出来,跟进门装修工人肩上扛的梯子撞在一起,直接撞破了额角。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辛苦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最后还是有所回报,后面的实验就相对比较顺利,获得了大量的数据,导师也非常满意。

英国留学的几件趣事

一是一不小心从事了交叉学科专业。我本科就读于南开大学生化系,当初选择留学国家的时候,我重点申请了美国的主流高校,除此之外我还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申请了英国的三所高校,分别是牛津、剑桥和当时因克隆羊大火的爱丁堡大学。没想到美国那边的反馈还没回来,英国的三所学校就都offer了我博士全奖。我开心地选择去牛津的物理化学系。这里还有个小插曲,当初我申请的都是生物化学专业,但牛津大学反馈回来的却是物理化学专业,我一直不知道是怎么转过去的,几年后才知道是我的博士导师特地去生物系招的跨学科背景学生。

二是留学生活起步阶段安排很好。我是被录取到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学院,是该校最古老的学院之一,对学生的生活起居安排非常周到。学院在市中心,旁边就是牛津博德利Bodleian图书馆,就是钱钟书戏称的“饱蠹楼”,英国第二大图书馆,几乎可以找到所有学术文献。饮食在学院里,每天午餐和晚餐在大大的哈利波特式学院餐厅里享受西餐三道菜的服务,费用仅3-5镑,着实让人难以抗拒。第一年的住宿由学院统一安排,后面就可以自己选择搬到学院外住。

三融入国外语言环境最重要的经验是敢于张口。我当时的室友是个特爱聊天的西班牙女博士,经过大半年的侃大山特训,我的英语突飞猛进。房东是一位96岁英国女爵士,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教育家,思维敏捷,每天下午雷打不动两小时接待访客时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英语水平就提高了。

早年出国时,一心为求学,其他问题没有考虑太多。回国时,心里想的更多的则是要报效国家和社会。可以说,我是在海外学习、成长了十几年后,终于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决定回国。从决定回国,到入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不到半年的时间。 至今想来,仍为自己的正确选择感到高兴。